本文转自英国创业家Oliver Emberton的博客。
有意义的成就,常常无可避免地惹火您周遭的世界。
让我们看看下列例子:
你在减肥吗?
你应该满足你本来的身材啦!
你在拯救非洲儿童吗?
你应该先救你自己的国家吧!
你在治疗癌症吗?
你怎麽花这麽久时间啊?

无论您做了什麽,总是会惹恼某个人,尽管表面上看来损人不利己,但惹恼别人也许是一件好事。以下我将告诉您,为什麽做个「偶尔的混蛋」也许是种美德。
法则一:还有比顾虑他人感受更重要的事情
成功人士有时候会像一个混帐的原因之一是,他们了解世界上还有比考虑他人感受更重要的事。

这是个让人感到坐立难安的真相。出于某些冠冕堂皇的理由,我扪从小被教育成要当一个友善的人。友善总是安全的,有助于维持稳定的现状。友善的人总是对哪些事情会让别人不开心非常敏锐,并儘尽量避免那些事情发生。
如果您想达成任何有意义的事情,上述处世待人的方式恐怕是致命的错误。
如果您的任务是领导、创造或使世界更美好,但一再对他人情绪妥协,可能会使您绑手绑脚、甚至一事无成。不能果断决策的管理者,不可能领导其他人;一个从不冒犯他人的艺术家,也不可能传递欢乐给他人。
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当个混蛋会让您成功,但不愿意偶一为之,就是走向失败。
法则二:厌恶与影响力成正比
当您的行为影响到越多的人,那麽那些理解您的人就越少:
想像一次当面对谈,有主题和细微的差距:

随著口耳相传,这条简单的讯息被解读成各种意义:

最后被彻底扭曲:

即使人们只是阅读萤幕上的文字,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。文字在我们脑海中就是如此运作的。
只要您影响的人数到达一定数目,这个过程就会发生。若您的影响力足够,您将会在发一则 Twitter 贴文的短时间内就被戏剧性地误解。
只要不做任何重要的事,您就能避免所有的误解发生。不过前提是您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只在于要换哪张电脑桌布,那我完全没意见。但如果您梦想写一本畅销书、解决世界贫穷问题,抑或是改变世界,您就要适应并接受自己会偶尔不小心激怒其他人的情况。
法则三:不是某人被冒犯了,就代表他们是对的
回想您生气的时候,例如在马路上碰上麻烦;当您被其他车主激怒时,您会有多明智?

愤怒是一种情绪反应,并且是特别愚蠢的那种。它是一个稍纵即逝的衝动,就像是认为某个陌生人很可爱,或者是喜欢某种颜色多过其它色彩一般。
挑动生气情绪的通常是由「联想」而来。例如有些人可能喜欢苹果,有些人喜欢 Google。有些人的政治偏好是左翼,有些人是右翼。当您说某个阵营的好话时,在他人还没来得及停下思考之前,可能就已经点燃他熊熊的怒火。很抱歉,大部分的人可说都是这样思考的,除非他们真的非常努力克服偏见。
这也引发出关键的结论: 安慰他人的怒气,会让您自己也掉进愤怒本质中最愚蠢的部分。
当一个混帐忽略这些。
避免激怒他人的唯一方法就是,不做任何重要的事情。无论您喜不喜欢,选择权在于:您究竟想要在落在下图中什麽位置?

我们大多害怕让其他人不高兴。当我们使别人不高兴时,我们不得不为自己辩护。我们渴望打破批评者的言论,获得每一个人的认可。儘管获得了 100 则讚美,裡面只要有 1 则批评,那批评就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,难以释然。
如果您有这样的情况,事实上是个好的徵兆,因为它表示您不是一个真正的混蛋。不过在必要的时候,不要害怕伤害他人的感觉,做个偶一为之的混蛋吧。
本文发表自赵伊凡BLOG
©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来源: 赵伊凡's Blog
©本文链接地址: 赵伊凡BLOG:要想成就伟大的事业,不能每个人都去讨好
“赵伊凡BLOG:要想成就伟大的事业,不能每个人都去讨好”的39个回复